文化大學是成棒傳統頂級強權,今年選秀就有10位應屆畢業或仍在學球員參選,各種類型具備,有天分超高的二刀流、攻守沉穩的內野即戰力、心臟超大王牌救援、內外野超級工具人、帥氣下勾球投手、陽明山左投極品大曲球、未來中外野腿砲、一壘外野打擊潛力股和140速球派側投。林安可林安可身高約184高於左投平均,經過大學四年的訓練後,體格已相當壯碩,協調性、運動能力與柔軟度都相當出色,投打兩邊都具備超高天份。在投球方面,他有頂尖的快速球品質,最快球速可達147,巔峰狀態也有142-146的水準,進本壘有上飄的尾勁,偏高速球讓打者有很高的揮空率,變化球方面使用115-120的曲球,控制能力平平,最好的決勝球則是滑球,變速球也是解決打者的利器,兩種球路最快速度都可超過130。林安可雖然有很好的球威,控球不佳卻是他最大的問題,且一直苦於傷勢和疲勞,大學後期都無法全力投球,各球路的威力也因而下滑。不過即使因傷不能投球,林安可還是能以打者身份為國家隊貢獻,從高中就是國家隊中心棒次的林安可,雖然在文化打擊的機會不多,但天生的打擊手感不會因為比賽少而消失,2018世大棒和U23的打擊表現,顯示他依舊是大學棒球最佳打者之一,無論是快速球的打擊能力或是變化球的跟球技巧,他都比隊友高一個等級,防守方面,他的速度、反應、與臂力使他擁有能防守中外野的潛力。打擊方面非常看好林安可能成為中職球隊的中心打者,不過可能需要在投球和打擊中擇一發展,才能有更好的表現。 李凱威大三的李凱威身高約174、體格精瘦結實,雖然身材並不突出,但擁有多項成熟的棒球技能,從高苑到文化都以高打率、高上壘率以及穩健的守備著名。他的揮棒軌跡簡潔、球棒控制能力佳、擊球相當確實,並有目前大學打者最佳的選球能力,鮮少追打壞球或揮棒落空。他的安打落點廣且偶有長打演出,推打也有直擊全壘打牆的力量。李凱威理應有更多中長程的火力表現,但有時會流於擊球點的準確性而未盡全力揮棒,揮棒後有先看落點再跑壘的壞習慣也使他跑一壘的速度並不快,鮮少跑出內野安打。防守方面李凱威的運動能力算是平平,臂力尚可,雖在中職只能防守二三壘,但防守直覺極佳,對飛球的判斷能力與滾地球彈跳計算精準,因此也常有許多美技演出,防守動作穩定紮實、失誤率低,預期李凱威能成為今年少數的即戰力內野手,沉穩的攻守表現讓他未來有機會成為球隊的領袖級球員。蘇俊璋大二的蘇俊璋已有成熟壯碩的身材,身高約178,以投手來說身材略矮,但放球點高具有角度、擺臂隱蔽性高,直到放球瞬間才可清楚觀察球種,也增加打者預判球路的困難度。大學專司短局數救援,快速球有內竄下沉尾勁,速度都能維持在140-144最快147,控球能力佳,可任意地將球路控制在內外角壓制打者,主要變化球有120曲球用來做快慢搭配,內角偏高的速球極具引誘性,指叉球速度約125,變化軌跡極為犀利,都是三振的決勝球。蘇俊璋另一個最大優點是體能優異,時常連續長中繼出賽,幫助文化在各個盃賽維持爭冠競爭力,耐操好用,並且鮮少有疲勞傷痛情況、心理素質強悍,具有優秀救援投手的特質。不過他的球種較為單調,球路變化不夠多元,因此難以在長局數投球中保持壓制力,若進職棒後能多練新球種、也許有擔任四五號先發投手的潛力,若被定位為救援投手,有望立刻成為牛棚主力。郭天信大一的郭天信高中來自南英商工,身高僅有約170,不過有很好的球棒控制能力,即使身材嬌小、但能充分運用腰部的力量將球打得又快又強。高三時,為了追求更遠的擊球距離,轉變成為拉打型的擊球落點,對於擊球距離的延伸也有不小的幫助,但原本的高安打率卻因此變得不太穩定,對變化球的跟擊節奏有時候會有過早情形,問題不小。上大學後,對於更高層級的比賽更有適應不良的情況,大一的打擊成績並不理想,但除了打擊,郭天信還有許多引人注目之處:頂尖的速度使他經常可以擊出內野安打,飛球越過外野手必定成為三壘安打;頂尖的運動能力可防守內外野任何位置,並且都有廣大的防守範圍。郭天信高中時曾兼任投手,協調性佳球速也來到140,有平均水準的臂力,但在內野短傳技巧不佳、準確度不足,防守腳步也還需要再加強,若要立即在一軍做出貢獻,外野是較適合的位置,內野的守備則還有待磨練。預期郭天信未來是在進攻上能以速度壓迫對手,並具備多重守位的優質工具人。 張喜凱大二的張喜凱身高178、體格精瘦,有不錯的運動能力,高中前期多半擔任游擊手,習慣用低手傳球,後來改練投手,憑藉著優秀的協調性與柔軟度,練成出手點超貼近投手丘的下勾球投法。以下勾投手而言,張喜凱有不錯的速度,最快球速約136公里,短局數投球的球速約128-133,快速球有很好的尾勁,從視覺上看來他的球會先上飄,接近本壘後又迅速向右打內角下沉,狀況好時,能精準的將球路控制在內外角低點,使打者難以掌握擊球點形成滾地出局。決勝武器則是球路走勢起始與快速球相似,但到本壘前有向右打外角急墜約110的曲球和120的滑球,
真人規則
快慢搭配有效製造不錯的三振率,即使對到下勾的天敵左打,張喜凱的球路也依舊能保有壓制力。此外游擊底的張喜凱,在投手丘也有很好的防守反應。由於下勾投法對身體負擔極大,張喜凱投球動作的穩定度也還有待加強,有時會有控球不穩定的情況,另外他的球威是否足夠壓制職業打者也還是疑慮,一般來說下勾球投手的球速不快,中職又有許多強力左打,球路易被識破,前景難被看好,但若持續精進控球技術,也許還是有在職業發光發熱的機會。戴云真大四的戴云真身高約183、體型瘦長,揮棒軌跡雖不穩定,卻有優秀的爆發力,揮棒速度快、擅打快速球,
SUPER體育
且擊球力道強勁,極具長打潛力,全壘打能力也逐漸在大三大四爆發。但他變化球的打擊技巧不佳,
大老爺娛樂城
球棒控制能力也不好,因此打擊表現多有起伏。此外他還具有運動能力、臂力和頂尖的跑壘速度,大學後期防守中外野的機會較多,也逐漸展現職業中外野手的潛力,可惜身體的柔軟度與協調性較差,所以有較高的受傷風險。戴云真雖是大學畢業生,球技卻不是那麼成熟,不過有多樣高於聯盟平均的天分,也許看重他長處的球隊,可以選入逐步培養。 姚冠瑋大四的姚冠瑋在高中畢業後經歷一年業餘城市隊,
金旺5298娛樂城
才繼續升學就讀文化大學,身高只有170身材矮壯,但揮棒軌跡簡潔又有力道,打擊技巧成熟,選球相當仔細,不會輕易追打偏低壞球,內外角球都能推拉打成強勁飛球。他偏好揮擊腰帶以上的高球,但全力揮擊不免帶來一些揮棒落空,對於喜好球路的掌握度也還有改善空間。總體而言看好姚冠瑋有中職捕手平均以上的打擊能力,而防守方面,大學前期有學長張閔勛和吳明鴻,他的上場機會較少,後期又必須和蔣少宏共享出場時間,所以實戰經驗有限,雖具一定程度領導能力,但防守能力只能說穩定並不十分突出,阻殺動作雖不是非常靈活,不過傳球精準,阻殺時間有平均等級。整體而言姚冠瑋算是攻優於守的捕手,在聯盟捕手普遍打擊弱勢的情況下,也許很快就能上一軍貢獻。董秉軒大三的董秉軒身高約186、體型高瘦精壯,揮棒協調性佳、延伸動作流暢,是頗具潛力的打擊好手,高中在穀保家商就常有長打演出,但缺乏明確的打擊策略,且外角球攻擊能力較弱,因此表現並不穩定。董秉軒的運動能力並不突出,在守位上也有所劣勢,高中主要防守一壘,
5298線上娛樂
大學也有防守三壘、外野的經驗,
視訊百家樂
目前守位以一壘、外野為主,對比賽的解讀能力有待加強導致從高中到大學都未能真正常駐先發。董秉軒有很好的打擊天份,但在攻守兩端都需要多加思考如何能將本身的優勢完全發揮。曾柏融大三的曾柏融身高181,體格稍嫌瘦弱,擺臂過程有將手拉離身體很遠等略顯多餘的動作。出手點高,投球有角度,最快球速亦曾接近140,但大多數先發時速球平均僅約130-135。雖然速度不快,直球品質也僅止於普通,但仍勇於以內角球對決以壓迫打者。犀利多元的變化球是他能在人材濟濟的文化投手陣容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關鍵,他有一手極為銳利的曲球,平均速度約115-120,123-126的變速球也能有效破壞揮棒節奏,在長局數的先發時他也會使用指叉球增加球種多樣性。基於左投優勢,這樣的球路已能壓制多數的業餘打者,但若想在職棒生存,還是需要更有威力的快速球來搭配他的各種變化球。以曾柏融肩膀的活動度與高挑的身材,若有更積極的訓練可以期待有更快的球速,職業舞臺殘酷的競爭環境應能讓他兌現潛力更加進步。 楊程皓大四的楊程皓身材高大有186公分、體格粗壯,主要投球方式是側投,但偶爾也會用3/4側投動作出手,他的肩膀關節活動度大,揮臂柔軟順暢,可以很輕鬆就投出140以上的速球,並且有下沉尾勁、容易讓對手擊出滾地球,變化球則有曲球、滑球,但放球點不穩定造成他控球能力不佳,大學四年出場投球的次數也不多,雖然身體素質很好、快速球頗具威力,但各方面的投球技術都還需要多加磨練,才能在職棒長久生存。 文章封面圖片由SSUtv Sports網路轉播影片截取 想參與更多棒球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