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百家樂試玩 / T9娛樂城 / 世博娛樂城 / 線上運彩 / 街機遊戲 / 鉅城娛樂城

中國武漢肺炎持續肆虐,MLB將如何應對勞資糾紛?

DG百家樂試玩, T9娛樂城, 世博娛樂城, 線上運彩, 街機遊戲, 鉅城娛樂城

全世界的人們都正在見證一段黑暗歷史。中國武漢肺炎(又稱新冠肺炎、SARS-CoV-2、COVID-19)正在世界各國急速擴散中 — 撰寫此段的當下,全球已有超過265萬確診人次、18萬以上死亡數、只有70萬人左右康復。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據信是在2019年12月(或更早一些)左右,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 — 一個人口超過千萬的大型城市 — 開始傳播、並且被發現。對此種新型病毒的陌生,致使中國不斷修正其傳播及癥狀特性 — 從被認為不太會人傳人、可防可控,到發現會人傳人、醫護感染、傳播速率驚人……最後在一月下旬,各地陸續封城、中斷交通。 中國共產黨一開始的疫情隱匿、打壓吹哨者以求政治為穩,致使疫情在沒有足夠防控措施、多數市民不知情的狀態下急速擴散;直到1月23日武漢封城前,此病毒已經被發現至少一個月以上了。武漢肺炎是一種型態罕見的病毒 — 首先,與大多數感染後會出現病癥的病毒不同,許多COVID-19患者被發現是「無癥狀病患」,使得許多具備傳播能力、但本身「沒事」的感染者極難被察覺;此外,COVID-19的潛伏期比許多急性病毒都還要久,意味著即便不是無癥狀感染者,發病前恐怕也已經四處傳播。 此種冠狀病毒,

鉅城娛樂城

一般被拿來與SARS、MERS等「前輩」比較 — 他們都屬於近代聞名的冠狀病毒,且傳染途徑、發病癥況都有相似性;若觀察基因序列,甚至可發現COVID-19與SARS有相當高的相似性。而事實上,也曾有許多人在COVID-19疫情初期,誤認為是SARS病毒捲土重來。根據我國衛服部疾管署的資料,MERS和SARS的死亡率分別為36%、9.5%左右;而雖然COVID-19的數據還有很多修正空間,但目前普遍被認為「只有」2%~5%之間的致死率。(不過某些情況下會大漲:醫療體系超載將導致死亡率上升、50歲以上老人,或有慢性病史者死亡率較高。) 然而,武漢肺炎疫情的真正可怕之處,在於駭人的傳染力 — 無癥狀感染者、以及比MERS和SARS多兩倍的潛伏期是重要原因 — 只要患者沒和其他人保持適當距離,該病毒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能傳播、然後急速擴散。這場疫情先是在中國爆發、隨後向東亞及東南亞擴散、繼而歐美非陸續淪陷,現在全世界已幾乎無處倖免。撇除數據不具公信力的中國,目前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五個歐洲國家的確診數都超過10萬人,數字最慘的美國更有85萬人確診、4萬8000人死亡;而這些國家的數字高居不下,很可能只是因為夠富有、檢測更普及。 此病毒驚人的傳染力,使各國陸續採取「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居家隔離、強制檢疫……等措施;病毒所到之處,一律禁止大型聚會、關閉非必要的商業及活動場所。因此理所當然地,

線上運彩

像NBA、MLB、NFL、NHL、NCAA、足球聯盟……這些大型體育賽事,不僅全都得取消,短期內回復的可能性也讓人悲觀。NBA先是在3/11號因爵士隊中鋒Rudy Gobert確診,成為首個停賽的美國職業運動聯盟;而隨著疫情及確診數在美國逐漸失控,其他聯盟也陸續跟進。MLB原定於3/26號的開季無限期延後、春訓取消;各地陸續實施封城、隔離、居家檢疫、關閉非必要場所、禁止大型集會等政策。 毫無疑問,這場疫情已經改變了世界原有的樣貌,無論感染者與否,都逃不過其影響。從中國的重挫開始,全球經濟邁入驚人的衰退 — 失業潮爆發、食物拿去倒比賣掉劃算、店家企業東倒西歪、現金流斷鍊;在供給端、需求方同時停擺的惡性循環下,世界各國都面臨巨大的經濟困難。相較之下,「沒辦法打體育比賽」只是眾多不幸事件的冰山一角 — 對更多人而言,眼下得先擔心能否躲過病毒、或撐過無法再出門賺錢的日子。不過,有鑑於這裡是運動網站、我是棒球專欄寫手,依然有必要談一談,疫情將如何影響MLB、以及職棒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疫情之下,大聯盟目前遇到了哪些問題?接二連三的麻煩如何解決?未來會如何演變?何時才能回歸正常?他們將拿出什麼樣的應對措施?以下,我會依序探討各個被疫情影響的層面,講解MLB目前遇上的種種障礙,並討論聯盟的解方,再分析未來情況可能會如何發展。值得討論的面向非常多,本篇主要先探討勞資爭議的部分;下面會借助具有公信力的報導資料、數據分析,並融入一些個人觀點,來協助論述。 一、球員薪資 因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2020年賽季被迫延遲、甚至不排除完全取消的可能性。那球員薪資怎麼辦?根據聯盟及工會在三月底的協商,暫定結果如下:倘若本季完全取消,大聯盟將在四、五月共支付170M薪水(約為總額的3%~4%),剩餘部分不支付;藉由讓球員不至於在這種狀態下空手而歸,換取工會未來不向資方聲討全額薪資的承諾。這170M的支付對象,限於40人名單上的選手 — 其中,有約在身的選手將拿到最好的待遇;而已經具備仲裁資格、但身上沒約的球員,也有5000美元日薪;不具仲裁資格的新秀們,則依據年資分成日薪1000、500、275元三個等級。 此外,針對3月13日當天仍在MLB球隊陣營中、但身上沒有保證約的非40人名單球員,則依據年資發放一次性的補助 — 年資六年以上領50000美元、三到六年間領25000、兩到三年間領15000、一到兩年間領7500。至於平時薪資就低得可憐的小聯盟選手(特別是那些沒拿多少簽約金、選秀輪次很後面的球員),則暫時得到每週400美元的援助,直到5/31號或小聯盟賽季開打 — 正常狀態下,小聯盟各層級的薪資分別為:新人聯盟和1A每週290元、2A每週350元、3A每週502元;也就是說,疫情期間3A選手的收入會變少,而其他層級的新秀稍微上漲。 如果最糟情況 — 整季取消 — 並未發生,則根據上述協議,球員薪資將比照剩餘的球賽場次比例發放:例如若球季只剩81場,則球員領原定薪資的50%;如果打120場,領原定薪資的74%……以此類推(前述已確定發放的170M將包含在內)。總之,眼下的情況就是 — 若比賽有得打,就是按剩餘場數佔正常賽季的比例支薪;而球季復賽之前,選手們就是繼續放無薪假(小聯盟球員週領400)。以球員立場來看,賽季完全取消顯然是最慘的 — 這代表整年都不會再有薪水。 不過,現在面臨艱難處境的可不只有場上選手 — 球隊職員、後勤工作人員、球場員工、或其他與比賽密不可分的職業(想想球場外賣食物的小販)……在球季歸來前,都將暫時成為失業人口。目前已經有多數的球隊,同意支付職員的薪水直到五月,但在那之後的命運便沒人能再保證 — 聯盟宣布球隊能在五月後讓職員放無薪假(也可繼續支薪)、並終止與制服組的合約;而雖然眼下已有多數球隊承諾會在五月繼續支薪,但若球季持續延宕,那些職員可能都將迎來無薪假的處境。 此外,雖然資方與大聯盟選手之間的薪資協議,看似已有初步共識,但隨著美國各地對大型集會的限制持續收緊、且疫情難以趨緩,今年恢復「有觀眾的比賽」的機率越來越微小 — 聯盟因此主張,在沒有任何門票收入的情況下,球員薪資應該得再削減一部分。雙方對於三月底的那紙勞資協議,頓時出現不一致的解讀 — 工會認為,當時所有人都應該已認知到,今年球季很可能只會有「無觀眾比賽」的事實;而球員同意只按球季剩餘比例、領取縮減後的薪資,就已經是在薪水方面向資方做出妥協。 然而資方卻表示,協議中有提到「工會能在比賽無法容納觀眾、或必須到第三地打球的情況下,討論有關經濟方面的問題」,而由於當初的協商,是在不確定球季會不會只剩「無觀眾比賽」的狀態下出爐的,故主張若屆時真的沒有門票收入,應再另行修正球員薪資。但工會這邊卻認為,上述條文並未宣示任何勞方願意重啟薪資談判的可能性,且如上所述,他們早在當時就已經認知到本季很可能只會有「無觀眾比賽」,沒道理球員在已經接受減薪後,又要再被調整一次。總之,針對球季若能重新開打,薪資該如何計算的問題,原本看似有共識的雙方,突然又陷入了僵持。 考量疫情嚴重性,本季就算能順利回歸,場次估計也是大縮水,且重新開放觀眾進場的機率也很低;加上聯盟勢必得耗費鉅額成本,協助防疫、隔離、檢測、以及其他複雜的後勤工作(之後會詳述),的確可以想見,資方或許要有更多的誘因(例如減薪),才會願意復賽。因此,針對薪資爭議,勞資雙方可能還有得談 — 比較有可能的情況是,除了按球季縮減比例砍薪,球員得再另外承擔一些折扣,「補償」富翁老闆們的門票損失。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MLB現有的勞資協議,原定於2021年季後到期;因此眼下的協商,雙方或許都會更謹慎,過度退讓、或刺激對方,可能皆不利於未來的談判。另一方面,近年在勞資對抗中屢居下風的球員方,薪資原本就已經陷入凍漲,疫情後更不容樂觀 — 根據國外寫手Craig Edwards提供的資料,近四年大聯盟30隊的開幕戰平均薪資,逐季分別為142.9M、142M、139.9M、141.9M;相較於聯盟收入每年成長至少3%~5%,薪水通膨速度幾乎為0。更糟的是,即便沒有疫情,他也預測2021年的薪資會比今年更低;而疫情之後,情況估計更是雪上加霜(還讓資方找到一個砍薪好藉口)。 二、薪資仲裁 除了暫時放無薪假,另一個讓球員頭痛的問題,是即便疫情趨緩、職業運動逐漸回歸正常,未來的收入狀況還是可能遭受牽連。例如,目前年資處於薪資仲裁階段、或即將取得仲裁資格的選手,倘若本季嚴重縮水甚至直接取消,明年的仲裁薪資該如何裁定?能否獲得原本應有的漲幅?如果因為今年沒比賽打、資方也宣稱沒收入,致使下一季仲裁薪水漲幅銳減,那對於本季已經放無薪假的球員,是不是二度傷害?更值得討論的是,若2021年的仲裁薪資被壓低,是否也將連帶影響2022、2023年,甚至更久以後的數字? 舉例來說,某位球員本季的仲裁薪資是5M,而我們假設他是一名超級二年級生(表示後面還有三年的仲裁要打),並假定在表現符合預期的狀態下,他未來三季的預估薪資分別為9M、15M、23M。問題來了:若本季縮水、甚至沒得打,他明年還能領到「正常」狀態下的9M嗎?而如果仲裁官考量球員今年沒有累積數據(或縮水)、甚至將球團沒賺錢的因素納入判決,致使他明年只能領7.5M;那即便後面兩季回歸原本狀態下的漲幅,他的薪水也分別只會有10.5M、16.1M。由此可知,除了今年得放無薪假,更糟的情況是球員的未來收入可能也會受影響。 然而,勞資雙方尚未針對此爭議談出積極的共識,只提到「仲裁系統將根據縮短的球季,等比例調整對於累積數據的評估;而2021年休賽季的仲裁結果,

T9娛樂城

在未來不會被當成參考前例來使用。」但這段陳述還是很模糊 — 首先,「等比例調整對累積數據的評估」,意味著Kris Bryant在81場球季敲出20轟,會被視為與整年打出40轟同等的價值嗎?Matthew Boyd若在100局投出110三振、4.00防禦率,被評估的價值會高於200局200三振、4.10防禦率嗎?又或者,考量仲裁系統在評估選手薪水時,會同時看過去多年的成績,那麼後年、大後年的仲裁官,又將如何看待本季縮水的累積數據? 此外,就算仲裁員能排除縮水賽季對累積數據的不利影響,也無法保證他們願意給球員比照往常的薪資漲幅 — 球隊收入銳減、選手實際上沒打這麼多場的狀態下,選手明年還能拿到原本該有的漲幅嗎?而如果下一季的薪資漲幅,低於原本該有的水平,往後幾年會按照原有的水平補償回來,還是直接按照新的標準往上疊?考量球員們已經在今年放無薪假,若來年復工後,卻仍持續被先前因疫情而壓抑的薪資框架住,是否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針對此爭議,資方、工會之間或許要再協商出更明確的共識。 同樣的問題邏輯也能用於整體市場上 — 倘若聯盟未來的營運、收入重回正常狀態,球員的薪資水平將直接回歸原有的比例,還是得從疫情期間的低水平重新往上疊加? 三、控制權/年資問題 除了薪水問題,疫情停賽期間的年資、控制權該如何計算,也是勞資攻防戰的重要灘頭堡。工會藉由其他區域的犧牲(特別是小聯盟和業餘選手的權益,之後詳述),在這裡獲得資方的重大讓步 — 根據協議,即便球季完全取消,球員今年能拿到的年資,也將完全比照2019年獲得的天數。舉例來說,去年Mookie Betts整季都待在MLB,所以若本季無球能打,他今年還是可以比照2019年獲得整季年資;而這也意味著,原本就將於2020年結束後,取得自由球員資格的Betts,無論如何都不會因為疫情而延遲進FA的時間。 但另一方面,這對於2019年沒在MLB待整季、甚至剛被拉上大聯盟沒多久的新秀而言,當然相對吃虧 — 以道奇隊新秀二壘手Gavin Lux為例,他去年季末才被叫上MLB、並只累積28天年資;因此若本季無法開打,他今年只能再得到28天,而非整季的年資。這將使得原定於2025年結束後可進入FA的Lux,在此種情況下,得等2026年後才能獲取自由球員資格。因此,在球季完全取消的狀態下,像Betts、Bryant這種可直接獲得一季年資的資深選手,無疑是受傷最小的一群人;然而,那些去年未能集滿整季年資的球員、或原本預計在本季才會登上MLB的新秀,可能都將空手而歸。 而毫無疑問的,對於生涯有限、時間就是金錢的棒球員而言,一年的年資差距,往往意味著海量的鈔票 — 數據派作家Dan Szymborski拿出預測系統的演算,證明如果Betts、Bryant、Francisco Lindor、George Springer、Trevor Bauer這些球星得晚一年才能進FA,將會損失20M~30M的巨額預期收入;而對更多職涯準備在今年起步的新秀而言,若賽季取消,取得仲裁、FA資格的時間都會被迫延一年,損失將更可觀。然而,工會談出這樣的「不平等條約」(資深球員受惠、新秀吃虧)並不讓人訝異 — 考量工會成員基本上都是資深選手,自然得先保障「自己人」的利益。 當然,若球季還是能在今年回歸,即便場次嚴重縮水,情況依然會更皆大歡喜 — 這種狀況下,年資將按被登錄在名單上的比例計算;就算賽季變短,只要選手整季被登錄在名單上,依然可獲得完整一年的年資,而其餘未被整季登錄的球員,也能按登錄天數比例計算。整體來看,資方在年資戰場上無疑做出了大讓步 — 即便在沒球季可打的情況下,多數MLB球員仍能獲得年資、避免FA或仲裁時程被推遲;而如果球季恢復,縱使場數縮水、又沒有門票收入,所有人的年資仍照常計算。如上所提,年資被推遲與否,往往對一名球員的生涯收入就是上百、上千萬美元的差距。 資方藉由在年資方面做出讓步,使工會多數成員保全了加總之後,數目可觀的未來薪資;但前者也絕非出自於良心才這麼做 — 包括未來可能進一步要求減薪在內,球員也必須在其他地方讓利,來換取疫情期間的年資保障。至於有約在身的球員,

街機遊戲

合約年限也會在停賽期間跟著減少(同時放無薪假),回歸FA的時間同樣不會延遲、年資亦照上述規則計算。不過,也因為協議如此,許多球隊都將遭逢巨大的衝擊。 道奇隊和Betts是最經典的好例子 — 為了向紅襪隊交易來這名超級球星,道奇一口氣送出前百大新秀Alex Verdugo、現在的百大新秀Jeter Downs、小聯盟捕手Connor Wong,以及吃下David Price身上剩餘三年4800萬的昂貴合約,才換得控制權剩一季的Betts,只為了爭奪2020年總冠軍。但現在,即便球季縮水、甚至可能取消,Betts都還是可以在今年之後進FA — 沒錯,這代表道奇隊很可能會面臨送出三名新秀、還吃下Price的肥約,卻只換來空氣(若球季取消的話)的命運。 如果賽季還有得打,或許不至於這麼悲慘,但考量比賽無法容納觀眾、不會有任何門票及相關收入,Betts在縮水球季能替道奇帶來的價值,依然很可能銳減。其他球隊也面臨類似問題:多名正值合約年的球星,如Bauer、Marcus Stroman、J.T. Realmuto、Marcus Semien、Springer、DJ LeMahieu…等人,也都會在今年年底投入FA。當然,就算2020年賽季取消,Betts繼續替道奇隊打球的機率也並非為0 — 畢竟財力雄厚的他們,還是有可能從自由市場上簽回他。 此外,考量疫情嚴重損及球團收益,若下一屆的自由市場行情急凍,也不會讓人意外,而在這種狀況下,Betts亦有可能簽下低於原本預期的新約,道奇並非沒可能簽回,只是本季的巨大損失仍會是覆水難收。那麼,他們能否以可憐的被害者身分獲得一些補償?目前看起來很悲觀。因為,如果MLB特地設計方案為Betts交易案解套,那等同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將引起更多年資問題的爭論。 整個聯盟的球隊都會想索取補償 — 比如去年夏天交易Bauer的紅人隊、或響尾蛇剛換來的Starling Marte(控制權從兩年變一年)、遊騎兵隊新同學Corey Kluber的控制權同樣也少了一年……,太多球隊面臨相似的問題。所以,縱使今年球季取消,道奇隊的損失將相當可觀,

世博娛樂城

但最後可能還是只得摸摸鼻子認了。球季縮水對他們而言可能還算幸運的了 — 若真的發生最糟情況(整季取消),不只近年陣容最華麗的一次衝冠機會,將直接被白白浪費;而且,大手筆對Betts、Price的投資,也會變成換空氣的冤大頭,真的慘到不知道該怎麼說。 連兩年在世界大賽遇到因為作弊而被懲罰的對手,恐怕不會是最後一件讓道奇隊球迷感到痛苦的事。 四、豪華稅 根據協議,如果今年球季取消,則各隊目前的豪華稅狀態,將沿用至明年賽季,稅率和超標年份無法被重置(依下季的團隊薪資納稅)。而若本季沒被取消,薪資超過稅線的球隊,則將按剩餘球季比例支付稅款(例如球季只剩一半,稅金就是正常情況下的50%),而且明年如果讓團隊薪資重返稅線之下,稅率可被重置。對本季超標、明年想重置的球隊來說,今年能打的情況或許比較有利 — 可以趁球季被縮短,繳納總額較低的稅;若拖到明年才能繳,就得以同樣的稅率,按正常球季比例付稅了。(前提是明年能有完整球季……) 五、禁賽 如果球員因為用禁藥,而必須於今年服球監,在本賽季沒有被完全取消的狀況下,禁賽場數將從球季開打後才開始算;但若本季完全取消,禁賽處分並不會跟著延後到2021年執行。(不過,家暴禁賽的處分似乎未算在此列。) 六、選秀/國際自由市場 這是除了薪水、年資之外,勞資雙方另一個重要的戰場,卻也是充斥資深選手的工會最願意犧牲、資方容易取得甜頭的據點。根據協商,今年的選秀最少可被砍到只剩五輪(但聯盟可視情況開放更多輪),選秀時間暫定不能晚於7/20號、且必須在8/1號前完成簽約。此外,2021年的選秀也可被縮減為至少20輪。而今、明兩年所有選秀順位的簽約金額度,都將暫時凍漲,維持去年的水平(原本每年約有3%左右的漲幅);且本季被挑中的新秀,最多只能領簽約金當中的10萬,剩餘的簽約金有一半會在明年7/1號發、另一半則得等後年7/1號領。 更重要的是,所有落選的業餘球員,將立即成為自由球員,而球隊簽下他們的最高允許金額,是每人兩萬美元(簽約金)。至於海外自由市場部分,原本將於今年7/2號開市的2020-2021年IFA,最晚可推遲到2021年才開始進行。綜觀上述,這紙協議顯然將嚴重衝擊業餘選手的權益 — 首先,與剛才談過的問題類似,被凍漲兩年的簽約金額度,在疫情緩和、聯盟運作回歸正常後,會將該漲未漲的部分補回來嗎?當然,更致命的還是選秀被砍到只剩五輪 — 相較於原本的40輪選秀,估計將產生大批不知該何去何從的業餘選手。 當然,並非剩餘35輪的球員通通會失業 — 某些落選、但仍有一定潛力的好球員,應該還是能找到願意付兩萬簽約金的球隊。然而,原本能在6~10輪獲選的新秀,本來可拿到10萬~30萬以上的簽約金,現在卻被限制只能拿兩萬,損失無疑巨大;而那些原本選秀輪次就會更後面、潛力低的新秀,在疫情使MLB陷入經濟停滯的狀態下,更難想像球隊會願意花錢簽他們(否則砍選秀輪次就沒意義了)。這表示有許多原本準備於今年夏天加入選秀、離開校園的業餘選手,計畫將被打亂 — 更別提現在連學生棒球也沒得打了。 於是,考量今年賽季無預警延宕、選秀名額縮緊,NCAA(全美大學體育協會)已宣布將給現役大學球員多一年的參賽資格,但仍無法排除某些連鎖問題 — 獎學金名額有限的狀況下,球員數量上升,意味著有些人將被「擠」出資源可涵蓋的範圍;因此,就算學校配合選秀做出調整,也無法改變疫情之下,勢必有可憐鬼會被洗出系統外的事實。雪上加霜的是,今年有極高機率整季泡湯、且正常狀態下就已經很難有太多營利的小聯盟,近幾天更已經和MLB達成削減40支球隊的協議,一方面裁撤狀態不佳的球團,另一方面也是因應即將銳減的新進球員。 小聯盟減隊、選秀輪次被砍、簽約金降低,使得業餘選手未來能進MLB的管道,無疑將大幅變窄;而得利者會是能藉此省錢的大聯盟資方,以及能在其他地方換取利益的球員工會(甚至在這件事上,工會可能都是得利者,畢竟未來能取代他們的工作的年輕球員變少了)。至於是否會產生其他連鎖效應,也值得觀察 — 例如,落選球員的簽約金上限只有兩萬,但這群「自由球員」當中的「頂級貨」,勢必有遠大於兩萬元的價值;在可以挑選球隊、但無法選擇更高報價的情況下,他們勢必會加入自己喜歡的球團,而這可能將讓特定球隊佔到便宜。 FanGraphs網站作家Eric Longenhagen的文章分析得更直白:業餘選手不但將面臨可觀的簽約金損失、更窄的職棒入門管道、更難搶的獎學金名額,也可能開始會有人選擇成為下一個Carter Stewart,寧願先去其他國家的職棒賺錢,順便磨練身手。另外他也提到,減少新進聯盟的球員人數,有助於資方順利成章地推動小聯盟球隊裁撤 — 這是他們已經渴望很久的計畫,疫情只是剛好成為絕佳的省錢理由。 小聯盟球隊的門票收入遠少於MLB、更不可能有太多爭取電視轉播的機會,本身就不是一項多賺錢的生意;而考量今年賽季很可能被沒收、大聯盟也沒太多閒錢可支援,趁機讓撐不下去的小聯盟老闆知難而退,也許只是必然之事。此外,

DG百家樂試玩

針對國際自由市場開市被延期的決定,業界也有許多人認為,是為了替新版勞資協議中,可能會被引進的「海外球員選秀」替前鋪路 — 這會是另一項有利於資方的舉措,因為選秀的簽約金可透過規則控制。在能換取自身權益的前提下,球員工會顯然也不吝於犧牲小聯盟、業餘選手的利益,使資方更能利用疫情的機會,進一步壓榨這群球員。 不過,相較於本文耗費大量篇幅解釋的薪資、選秀、年資、豪華稅……等商業層面的議題,也許對廣大的棒球迷而言,最關心的議題還是:球季什麼時候能回歸、復賽的機率有多高、以及該怎麼做,才能讓棒球賽更快地重返人們的日常生活。這顯然是另一個值得深論的大主題,且礙於篇幅限制,我們就暫且留到下一篇再談。 ======================================================================想找其他朋友陪你一起討論MLB 、希望認識更多棒球同好嗎?那麼,我在這邊向各位喜愛棒球的讀者分享一個臉書棒球社團:MLB球迷交流園地!如果您隨時想找人一起聊美國職棒、談棒球卻苦無對象,那加入這裡將會是個好選擇~而如果您是想找一個能提供更多棒球資訊的粉絲專頁,我則推薦追蹤MLB Corner,以便取得即時、專業的大聯盟資訊和消息;而若是想參閱更多其它運動的好文,也歡迎搜尋KaL-EL Sports粉絲團、以及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喜歡的話都歡迎按讚、追蹤~================================================================,